原住民文化產業與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 - Indigenous Culture Industry and Social Work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Indigenous Students
  • 原住民文化產業與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
    • 049-2910960 #2581
    • icisw@ncnu.edu.tw
    • 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 本系首頁
  • 訊息與活動
    • 最新訊息
    • 活動花絮
  • 系所簡介
    • 關於原專FAMILY
    • 師資陣容
      • 專任教師
      • 兼任教師
  • 學生專區
    • 修業規定
    • 課程說明
      • 必選修課程一覽
      • 歷年課表
    • 獎助學金
    • 畢業專題
  • 招生專區
    • 招生訊息
  • 實習專區
    • 學生實習機制
    • 實習表單
      • 社工組
        • 【A】社工實習辦法及作業流程
        • 【B】社工實習機構相關表件
        • 【C】社工實習申請相關表件
        • 【D】社工實習階段相關表件
        • 【E】社工實習成果相關表件
      • 觀創組
        • 【A】觀創實習辦法及作業流程
        • 【B】觀創實習機構相關表件
        • 【C】觀創實習申請相關表件
        • 【D】觀創實習階段相關表件
        • 【E】觀創實習成果相關表件
  • 相關連結
  • 相關表單
  • 新聞相關報導
    • 影像新聞
    • 文字新聞
  • 學生成果發表
  • ENGLISH VERSION
    • About Us
    • Faculty
    • Admissions
    • Curriculum

Teacher Single Page Title

Teacher Single Page Subtitle
原住民文化產業與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 > Teachers > 【專案】李瑞源 -助理教授

【專案】李瑞源 -助理教授

 

教師姓名:李瑞源

服務機關: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原住民文化產業與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

職稱:專案助理教授

 

學歷


2007-2015  國立台南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文學博士

2003-2007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音像紀錄所 藝術碩士

 

聯絡資訊


研究室:人516

E-mail:paparilee@gmail.com

分機:049-2910960 #2581

傳真:049-2913414

 

經歷


2016-2022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

2021-2022  南島之眼工作室執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眉溪流域記憶蒐整計畫」顧問

2021-迄今  南投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 理事

2020-2021  台南市政府「臺南市族群主流化推動委員會」委員

2019-迄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助理教授

2019-迄今  台灣平埔原住民族文化學會 理事

2019  台南市政府「重建KUVA活絡聚落計畫」審查委員

2019-2022  埔里鎮「埔里地方創生推動委員會」委員

2019-2021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不好說的那群人─埔里地區maxa-daxedaxe的敘事重建」協同主持人

2019-2021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埔里九二一地震與重生」核心執行人員

2019-迄今  原民會「平埔族群聚落活力計畫」訪視委員—台南六重溪、口埤、菜寮、番仔田部落

2019-迄今  湯湘竹導演籌拍「尋找福爾摩沙」紀錄片田野顧問

2018-2019  南投縣「國家文化記憶資料庫計畫」諮詢委員

2016-迄今  西拉雅文化山城合作社 文史顧問

2015-2019  魏德聖導演籌拍電影「台灣三部曲」田野顧問

2015  學術下鄉交流(六重溪、口埤、岡林部落)

2015  協同編輯。江樹生(譯註),《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III、IV、V》

2012-2013  台史博「看見平埔:臺灣平埔族群歷史與文化特展」廠商專案諮詢顧問

2010  白河岩前教會成人、小兒姓名洗禮簿(1874-1930)數位典藏

2009-2013  張永宗牧師委託整理平埔文物&地契文書,暨協助展覽

2008-2010  中研院台史所 洪麗完主持「西拉雅圖像、文獻資料庫建置計畫」兼任研究助理

2007-2009  台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 執行長

2007  協同編輯。萬益嘉(Edgar L. M.),《西拉雅詞彙初探-以新港語馬太福音研究為例》

 

榮譽


2016  國立臺灣圖書館 105年度「臺灣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 佳作

2015  台北建成扶輪社「建成台文獎」(優秀博士生論文計畫)

2014-2015  科技部 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學金

2012-2013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

2010  雲門舞集 第六屆流浪者計畫

2009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優秀博士研究生獎學金

2001  第一屆吳濁流文藝創作獎—新詩組佳作

1999-2000  靜宜大學第十四、十五屆蓋夏文學獎—新詩組第三名

 

專長領域


荷蘭時代台灣史、西拉雅原住民史、平埔文化研究、紀錄片製作、社區/部落營造、地方學

 

開設課程


觀光概論、基礎影像與影片製作、平埔文化保存與活化、台灣原住民史、企劃實務與專案管理、紀錄片製作

 

學術著作


博碩士論文

  1. 2015 〈從單社到社群:十七世紀Sideia之形成〉。國立台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博士論文。
  2. 2007 〈紀錄者位置的多元轉換-以拍攝六溪分校併校事件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 碩士論文。

期刊&專書論文

  1. 2022  〈埔博網絡與水沙連學之建構〉,收於《大學地方學的形塑與發展:從發展史到認識論—2021年第二屆屏東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5-200。台北:萬卷樓。通訊作者,與江大樹(第一作者)、張力亞合寫。
  2. 2021  〈跨領域合奏曲:課程設計、故事創作與多方位賦能〉,收入江大樹、張力亞(主編),《建構水沙連學:暨大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的行動研究》,頁235-262。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第一作者,與林鴻瑞博士候選人合寫。
  3. 2016  〈村社認同與整合之路——以17世紀今臺南一帶原住民為例〉,收入《2016年原住民族研究論文:入選論文集》,頁229-256。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4. 2016  〈西拉雅一詞探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6(4):83-134。
  5. 2012  〈人類學觀點下的西拉雅族群圖像:再評邵式柏著《十七世紀西拉雅人的婚姻與強制性墮胎》〉,《成大歷史學報》43,頁259-278。
  6. 2012  〈《新港文書》練習曲-以21件新港社雙語契字為例〉,《高雄文獻》2:4,頁40-69。
  7. 2012  〈帆之翼望:從金獅島、刣人溪到美麗島殖民地〉,收入《來去臺灣:館藏文物特展專刊》,頁6-21。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8. 2012  〈傾聽歷史的沉默:評介沃爾夫著《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史穗》5,頁161-170。
  9. 2012  〈從新港文書看16-19世紀的平埔族〉,《原住民族文獻》1:3,電子雙月刊,頁8-12。
  10. 2011  〈出獅有名:1630年代VOC征伐小琉球之動機研究初探〉,《高雄文獻》1:3/4,頁96-115。
  11. 2007  〈從「你是誰?六溪國小」談論裁併校教育政策〉,收入《2007台南市文化協會──山林的這一年》,頁33-37。台南:台南市文化協會、台南故事影像館。
  12. 2007  〈紀錄者位置的多元轉換〉,《藝術觀點》32,頁22-25。

 

研討會論文


  1. 2022  〈平埔的語文,國家的語文:以在地巴宰族故事創作之大一國文課程研究〉,發表於台灣平埔原住民族文化學會(主辦),「一直都在:平埔原住民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暨紀念潘英海教授學術研討會」(2022年11月06日)。與林鴻瑞(第一作者)合寫。
  2. 2022  〈跨域敘事力教學實踐研究:以「地方敘事力的建構與應用」課程為例〉,發表於教育部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培育計畫(主辦),「高教人社教育發展暨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學術研討會」(2022年7月28日,線上發表)。與陳正芳(第一作者)、林鴻瑞合寫。
  3. 2021  〈埔里生活生態博物館網絡與水沙連學之建構〉,發表於國立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主辦),「第二屆屏東學學術研討會:地方學的形塑與發展」(2021年12月3日)。通訊作者,與江大樹(第一作者)、張力亞合寫。
  4. 2021  〈讓在地故事流轉傳習─船山講古創作教案〉,發表於教育部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培育計畫─靜宜大學中區社群共創交流基地(主辦),「教室․故事․創新式:2021中區議題論壇」(2021年11月20日,線上發表)。與林鴻瑞博士候選人(第一作者)合寫。
  5. 2021  〈歷時性的族群跨域互動與語言交流〉,發表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湯姆生、馬雅各與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研討會」(2021年11月11-12日)。
  6. 2021  〈不好說的那群人:番婆鬼生命史的敘事重建與轉譯應用〉,發表於科技部人文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辦公室(主辦),「2021新實踐暨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2021年9月2日)。第一作者,與噶哈巫族青潘正浩(Bauké Dai’i)合寫。
  7. 2020  〈看得見與看不見:17世紀「西拉雅族」民族誌?〉,發表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主辦),「2020年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年會」(2020年9月26-27日)。
  8. 2020  〈水沙連學經驗初探:以愛蘭船山的地方知識建構為例〉,發表於科技部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團隊(主辦),「2020新實踐暨臺日大學聯盟: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2020年9月10日)。
  9. 2019  〈台南史前史的人地關係—土地、環境和人群活動〉,發表於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主辦),「南臺灣研究學術研討會」(2019年10月25日)。
  10. 2019  〈跨領域合奏曲:課程設計、故事創作與多方位賦能〉,發表於科技部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團隊(主辦),「2019新實踐暨臺日聯盟: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研究國際研討會」(2019年9月5日)。第一作者,與林鴻瑞博士生合寫。
  11. 2019  〈空間生產與文化真實性:大學與地方協力的社會設計〉,發表於科技部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團隊(主辦),「2019新實踐暨臺日聯盟: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研究國際研討會」(2019年9月5-6日)。第二作者,與陳嘉霖博士合寫。
  12. 2019  〈空間生產與文化真實性:大學與地方協力治理〉,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主辦),「2019大學協力地方創生,暨十校聯合行政管理專題研討會」(2019年5月22日)。第二作者,與陳嘉霖博士合寫。
  13. 2018  〈逐鹿福爾摩沙—荷蘭人稱霸西南部原住民社會始末(1622-1636)〉,發表於國立嘉義大學原住民族教育與產業發展中心(主辦),「2018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會」(2018年11月19-20日)。
  14. 2018  〈船山風雲II:以故事力打造大學和社區的共同體〉,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社工系(主辦),「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劃博士後研習工作坊」(2018年8月24日)。
  15. 2018  〈船山風雲:以故事力打造大學和社區的共同體〉,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主辦),「2018大學之社會責任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年4月28日)。
  16. 2017  〈探索宜居城鎮的理論與實作:以埔里生活生態博物館網絡為例〉,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主辦),「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習工作坊」(2017年8月1日)。
  17. 2016  〈白天與黑夜:十七世紀臺南一帶原住民民族誌之特色——以新港社為例〉,發表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主辦),「2016年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年會」(2016年9月10-11日)。
  18. 2016  〈村社認同與整合之路——以17世紀今臺南一帶原住民為例〉,發表於國立嘉義大學原住民族教育與產業發展中心(主辦) ,「2016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會」(2016年10月20-21日)。
  19. 2013  〈西拉雅一詞探源〉,發表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主辦),「族群歷史、文化與認同:臺灣平埔原住民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年3月21-22日)。
  20. 2012  〈空間、地權、族群關係——《新港文書》21件新港社雙語契字研究〉,發表於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主辦),「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2012年5月31日-6月1日)。
  21. 2011  〈出獅有名——再探1630年代VOC出征小琉球之動機研究I〉,發表於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主辦),「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2011年6月9-10日)。

其他

  1. 2021  〈我與我們:異同並存的部落報拼圖〉,收於《島嶼習作:大學社區共解地方社會習題》,頁162-181。與唐淑惠、劉家銘、曾子郡、金雯雯合寫。2019  〈文化真實性與觀光地景—大學與地方協力治理〉,刊於「亭仔腳ㄟ地方治理」電子報(2019.0731),與陳嘉霖博士合寫。2019  〈舞動翅膀,跟著巴宰活力飛翔〉,刊於「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電子報」第30期(2019.0626),頁3-7。本文又轉載於「新作坊」電子報第68期(2019.07)。

    2018  〈埔里生活生態博物館: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刊於「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電子報」第28期(2018.1212),頁7-9。本文經改寫後,陸續刊於「蝴蝶風」第23期第6版(2019.0201)、「新作坊」電子報第64期(2019.03)、「社企流」電子報(2019.0424)、「微笑台灣」電子報(2019.0507)和「台電綠網新知」電子報(2019.0522)。

    2018  〈埔里文化資產系列一:洗衣池的普查初探〉,刊於「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電子報」第27期(2018.0212),頁1-3。

    2017  〈聽!是誰在講開埔傳說〉,刊於「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電子報」第26期(2017.0930),頁1-3。

    2016  〈文學中的西拉雅–福爾摩沙三族記‧破解時代懸案〉,刊於「台灣教會公報」3367期(2016.0905-0911),版14-15。

    2014  〈蛇去鳳梨園看大員〉,收入《慢走俯城:陶甕裏的秘密》,頁74-91。臺南市:樹谷文化基金會。

    2013  〈導覽專文〉,收入《看見平埔:臺灣平埔族群歷史與文化特展專刊》,頁88-193。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紀錄片及相關作品


個人創作

  1. 2007 紀錄者位置的多元轉換/ 35 mins
  2. 2006 你是誰?六溪國小/ 96 mins
  3. 2005 軍伕/ 12 mins
  4. 2003 等爸爸回來/ 26 mins
  5. 2000 煙囪下的故事/ 40 mins

接案作品

  1. 2016 人間風景/ 7 mins,成功大學人社中心&教務處
  2. 2015 台江上菜:大地餐桌的四季色澤/ 31 mins,台江國家公園
  3. 2009 臺南府城文史導覽/ 11 mins,教育部
  4. 2006  Plan J:日據時代電影資料整理及數位化計劃/ 12 mins,南藝大

執行製作

  1. 2022 巴宰/ 20 mins,短片二部,兼攝影,暨大人社中心
  2. 2021 巫入其途/ 26 mins,動畫片,文化部
  • paparilee@gmail.com

Your Call to Action Text

Your Button Text
  • 本系首頁
  • 招生專區
  • 相關連結
  • 場地租借
  • 活動花絮
  • 高教論壇
  • 相關法規
  • 新聞相關報導
  • 學生成果發表
  • Faculty
  • Admissions
  • Curriculum
  • About Us
  • 關於原鄉
  • 師資陣容
  • 學生實習
  • 機構實習
  • 修業規定
  • 必修課程
  • 獎助學金
  • 特色課程
  • 活動花絮
  • 相關法規
  • 新聞相關報導
  • 學生成果發表
  • Faculty
  • Admissions
  • About Us
  • Curriculum
  • 最新訊息
  • 活動花絮

© Copyright 2016 Educa.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系首頁
  • 訊息與活動
    • 最新訊息
    • 活動花絮
  • 本系簡介
  • Courses
  • Events
  • News
  • Contact
  • 本系首頁
  • 訊息與活動
    • 最新訊息
    • 活動花絮
  • 系所簡介
    • 關於原專FAMILY
    • 師資陣容
      • 專任教師
      • 兼任教師
  • 學生專區
    • 修業規定
    • 課程說明
      • 必選修課程一覽
      • 歷年課表
    • 獎助學金
    • 畢業專題
  • 招生專區
    • 招生訊息
  • 實習專區
    • 學生實習機制
    • 實習表單
      • 社工組
        • 【A】社工實習辦法及作業流程
        • 【B】社工實習機構相關表件
        • 【C】社工實習申請相關表件
        • 【D】社工實習階段相關表件
        • 【E】社工實習成果相關表件
      • 觀創組
        • 【A】觀創實習辦法及作業流程
        • 【B】觀創實習機構相關表件
        • 【C】觀創實習申請相關表件
        • 【D】觀創實習階段相關表件
        • 【E】觀創實習成果相關表件
  • 相關連結
  • 相關表單
  • 新聞相關報導
    • 影像新聞
    • 文字新聞
  • 學生成果發表
  • ENGLISH VERSION
    • About Us
    • Faculty
    • Admissions
    • Curriculum